「我拿到內定了!不是新卒採用而是中途採用的職位,而且就活到現在一次西裝都沒穿過!」回到學校這樣一說,所有人都驚呆惹!

我在台灣讀到理工碩士畢業,沒有日本學歷、碩士班時期夢想的交換學生最後以慘劇收場,學歷也只是很普通的國立科科大學、篩選履歷的時候過濾器一刷可能我就不見惹!QQ

但是,當我在日本公開我的履歷和作品後,收到不僅是日本公司的面試邀請,同時也有外商、甚至海外其他國家的公司有興趣跟我聯絡。

比大家晚好幾步

在我日本留學的第二個月對於找工作這件事情已經開始有點緊張了。日本的學生畢業前一年就會開始找工作、稱為「就職活動」簡稱「就活」,在畢業前一年的四月正式起跑,至少各種就活的書上都是這樣寫的。四月開始面試之前還要練習寫履歷、產業分析等等各種準備,最早在前一年的年底就會開始備戰。

四月才剛開始在日本生活,不要說準備履歷了,那時候連店員問我要不要收據都聽不太懂,這樣我要去面試?不是晚一步,說是晚一年還差不多。

去掉學歷還剩什麼?

我從五月開始認真考慮在日本找工作這件事。雖然已經快被學校的作業給壓死了,每天花三、四個小時寫作業之後立刻上網搜尋、進行產業分析,順便看看八卦。XD

日文履歷要用簡短、精準且不失禮節的商用日文向公司推薦自己,請老師修正日文文法和用詞是必須的,而我又再度加工成只有IT業界人士才看得懂的版本公開在網路上,我相信對於專案和技術的描述方式會影響公司對我的技術評價,所以這部分我堅持自己動手。

「公司不是慈善事業。」有位年紀快足以當我阿公的老師很認真的對大家說了這句話。只有語言能力是很難找到工作,但是有專業能力沒有語言能力溝通也不是公司想要的。

「如果拿掉碩士學歷,我還剩什麼?」像是玩線上遊戲一樣,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檢視自己的技能樹。有哪些專業技能是日本公司可能想要的,哪些公司可能對我有興趣的,自己的市場定位先想清楚。

「請務必跟我們談談」

在IT業、尤其是新創公司,和學歷相比大家比較有興趣的是你的GitHub帳號,如果有一個會跑會動的東西更好!當我公開附上作品、國際專業證書以及英文證書的履歷,幾乎每天都會收到公司的面試邀請。

第一次獲得面試機會已經七月。IT業大半以上的工作都集中在關東,我人在大阪,公司都是透過Skype讓我面試,我還記得第一間公司原本是招募人員要跟我第一次面試,突然說「我們換成公司代表(相當於社長)和CTO跟你談好不好?」於是我在日本第一次面試、第一關面試就直接和社長談。之後從面試邀請中選了幾間陸陸續續面試,也有經歷過直接被社長說「你的日文還不行。」碰個灰頭土臉的。

八月底我留下了關東和關西各一間同時進行面試。這時候也讓我見識到了日本公司真的想採用你的時候面試關卡就像搭火箭一樣。

「沒有你可以做的工作」

最後選了大阪一間新創公司。雖然公司希望我立刻入社,不過我認為自己的日文程度還不夠好,就跟公司要求先用打工的形式早上去公司上班、下午去學校上課。公司仍然依照工程師的標準給我一台全新的MacBook Pro with Retina Display,辦公室座位上的螢幕還是從社長那邊拿來的,有段時間我的螢幕是全公司最大的。wwww

在新創公司上班的節奏非常快,除了工程師的工作也有機會接觸到其他的創業者、不只有日本人還有其他外國創業者,各種新鮮的點子以及各種規格外的強者,例如我的同事是個會講四國語言的韓國人。

這時候我已經JLPT N1合格、升上學校最高等級J9,經過七、八月面試洗禮下來我的商業書信也已經從一開始的完全不會寫變成隨時都能寫出能讓日本公司接受的標準商業書信,而且總算不用為日本的生活費擔心。雖然要上班、參加公司會議又要注意學校課業真的非常忙碌,不過還算滿意的生活,學校出席率仍然是100%。

進入十二月準備年度收尾、計畫年假的時候,有天主管突然找我出去談話「明年開始已經沒有你可以做的工作了。」用更專業一點的說法「公司營業狀況調整」,總之,我失業了。

第二次就職活動

跌倒了你是要回家抱頭痛哭,還是立刻爬起來繼續前進?身為鍵盤肥宅鄉民,我選擇抓著鍵盤往前衝。

花了一週更新線上履歷、重新開始找工作,不過到了十二月一般來說已經準備招隔年度的新卒,狀況簡直絕望透頂。還好我運氣不錯,有公司寄面試邀請給我,兩週內收到的面試邀請就足以排到隔年的一月。

有了新創公司的工作經驗,我的日文不但比之前更流利、還從業務部門那邊學了不少業務用日文以及一些大阪人的幽默,加上每天閱讀「日本経済新聞」,面試的時候大部份都能掌握住節奏、感覺就像去聊天。曾有公司在面試時就開始談論公司面臨的技術問題,我當場分析後立刻提案並解釋系統架構,在第一次面談之後就通知我他們想省略原先的面試流程、直接讓我跟社長和工程團隊一次進行最終面試。被問到「怎麼這時候才找工作」我都很坦白「我在第二次就活」不論是誰聽完都會驚訝到不行。

第二次就活也讓我有些會接觸到更多不同的產業,有些職位甚至是台灣還沒出現的類型,但我的專業技能和語言能力卻完全符合這個職位的需要。

在離職後一個月內我又再次拿到內定。在日本,新卒就只能應徵「新卒採用」的工作,轉職就是「中途採用」,我錄取的職位一開始設定是「中途採用」、完全資格不符,不過公司主動寄面試邀請希望我去談談,一次面試就決定錄取,順利趕上四月入社。

精神時光屋

說到海外工作,很多人心中會出現「冒險」、「成長」、「國際觀」這些關鍵字,但是這些當然不是你買一張機票出國就會自動從身上長出來。對我來說,在日本就活感覺就像剛進成功嶺的那三週,但時間長達一年。這一年的經驗讓我獲得了非常大的成長,當然也不是沒有代價的,和許久不見的台灣朋友碰面時他驚恐的問我「你到底在日本經歷了什麼,看起來蒼老好多!」我只是淡淡的回「我進了精神時光屋。」。

在日本工作所需要的不只是專業能力,語言能力、溝通協調能力、身心健康維護,三者缺一不可。海外生活會遭遇這輩子從來沒想過的挫折,精神層面的強健性是左右海外生活的關鍵因素之一。我在面試空擋還是跑去名古屋參加WCS、就算面試不順利還是飛去東京參加コミケガルパン聖地巡礼,該認真的時候就要全力以赴、該玩的時候也要全力以赴。

日本的職場文化非常獨特,但是每個產業又有各自的文化存在。每當有人問我「日本不是都OOXX…」我只淡淡的回「你覺得台北人代表全台灣人嗎?」,套一句鄉民講的:

「覺得動畫裡面講的都是真的,那你怎麼沒看新兵日記就簽下去?」

結語

這一年間面對了好幾次超絕望的情況,不過身為肥宅鄉民「鍵盤在手希望無窮!」「もう何も怖くない」。感謝每一位給我幫助、提供意見或精神支持的人,這些對我來說都非常重要。

在檢視自己的技能樹的時候才注意到,這幾年下來無意識的把自己定位成「具備中英日文能力的研發工程師」,而在我離開台灣前在公開的人力市場中沒有找到適合我的職位,換個角度來說在台灣我也算是「找不到工作」的人。

理工科的學生多學一種專業技能是對職業生涯來說是加法,但多學一種語言則是乘法。想要在海外生活,不要忘記活用台灣的經驗,我在日本找工作所使用的專業知識、技術、甚至是聊天的話題都運用來自台灣的學生時代、不論是課堂上或是自己Google學來的,但是我來到日本先運用語言能力來觀察理解這裡的技術走向以及商業模式,並且把自己「客製化」變成日本公司想要的技術人力。

日本新卒採用看的是潛力,中途採用看得是即戰力。當你成為日本企業理想中的人才,同時也會出現其他國家的機會。不論想在哪個國家工作,最重要的是「自己想要什麼」。

日本就職這條路雖然繞了遠路,但是學到很多。

給還在努力中的人

日本就職不是一條輕鬆的路,除了專業知識等硬實力是必要條件,在文化、語言能力、國際環境生存的軟實力更是缺一不可。

準備階段會開始注意到旅遊時心中美好的日本的另外一面「為什麼寫個郵件要這麼長!」、「為什麼履歷只能這麼少字!」、「為什麼敬語這麼麻煩!」,有些人會在炎熱的夏天穿著整套西裝疲於奔命。接著你會變得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先檢查郵件看看有沒有面試通知,面試後被拒絕幾次就會開始懷疑自己、開始懊惱「當初怎麼不把日文學好!」、「學生時代我到底在幹嘛啊!(崩潰)」,甚至會開始想「到底為什麼這麼辛苦在日本找工作?乾脆回家好了。」。

但是當你跨過這一切再回頭看「幹!我竟然在國外、而且是在日本找到工作了!」。

就活用的參考書上寫的是「大部分通用」的狀況,每個產業都有各自的遊戲規則。我沒有參加過任何公司說明會,找工作都下課後坐在電腦前寫郵件;面試前基於禮貌要問公司服裝怎麼穿,獲得的回答都是「隨意」;面試中也沒有任何一家公司要求我的JLPT證書,都是集中在我的專業能力和技術問題討論。拿出自信把自己最好的專業作品拿出來,用你的語言能力向日本企業推銷你的專業。想來日本玩隨時都可以,好好想想當初到底為何決定來日本;在簽證到期前的最後一刻都不要放棄,決定好的目標就要堅持到底。

莫忘初衷,直到成功。

後記

自從日本留學系列文章發表以來陸續收到讀者私下詢問關於留學以及在日本工作的事情。很高興各位喜歡這些文章,如同文章一開始寫到,我只是很普通的肥宅、無法每一件訊息都回覆,請整理好想問的問題、例如閱讀哪一篇文章的哪一段落,如果重複性很高的問題我會考慮用一篇文章回答。

最後更新日期: 2021/08/11

喜歡這篇文章?立刻分享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