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個擁有DSLR的人都曾有過一個夢想:「要是小相機(DC)能有DSLR的品質,或是手上這大台的(DSLR)體積和重量都能少一半就好了。」,而夢想的實體化就是這次敗入的Sony NEX5。
Sony NEX使用和DSLR相同尺寸APS-C的感光源件,拿掉反光鏡與觀景窗讓機身體積大幅縮小,和一般的數位相機(DC)一樣將影像直接顯示在機身的3吋LCD,所見即所得。Sony NEX系列分別有3/5兩種型號,其中3已經於今年第一季停產,從上市到停產僅僅不到一年的時間,目前僅剩5仍在販售。3和5的差別網路上已經有很多詳細比較的文章,請去問Google。
類似的產品還有4/3系統將感光元件縮小後推出的M4/3系統,最近很紅的GF1、GF2(俗稱女朋友系列)就是採用M4/3系統的感光元件。M4/3系統因為感光元件規格本身就比APS-C小一號,所以相機的體積上又可以再縮小一點。
APS-C和M4/3系統各有不同的優勢,青菜蘿蔔各有喜好。我就是最簡單的價格先決,Sony NEX推出的定價比較便宜,而且從去年年中上市到現在價格一路下跌,目前水貨的價格已經比台灣公司貨定價少了NT$4500,很快就吸引到我的注意了。XD
「Roam like a tourist. Shoot like a pro.」是我很喜歡的一句廣告詞。如同廣告詞,NEX5提供高品質的影像和輕量化的機身,方便攜帶、裝進小包包就能帶出門,在街上拿出來拍攝時也不如DSLR般顯眼,被拍攝的對象也比較不會有壓力,輕量化的機身也方便進行更多不同角度嘗試拍攝。
敗家仍在老地方:捷運芝山站旁的億華。人家十點打烊,我趕最後十分鐘衝進去,店內還是一樣人山人海,不管買相機還是鏡頭、配件都要排隊等。有沒有人知道億華哪時候人會比較少的?下次改個時間去。XD
本次敗入的是NEX5-D/B黑色雙鏡組,含NEX5機身、16mm F2.8定焦鏡與18-55mm F3.5-5.6 OSS變焦鏡。額外再加一顆副廠電池和兩片Marumi 49mm保護鏡。
基本配件的開箱就直接略過,直接來看重點吧。
請來初音當對照組,機身只比初音高一點。
NEX5機身手把比較突出,快門也像前移動,DSLR的用戶應該都不陌生,這種手把握起來很穩。
盒子一打開變焦鏡就是直接安裝在機身上了,遮光罩和定焦鏡則是用氣泡紙包覆放在旁邊。
NEX5屬於Sony的阿花(Alpha)數位單眼相機產品。
鏡頭蓋,沒有預留吊繩的空間,拿下來後要好好收著免得搞丟了。
機身正上方有左右兩個錄影收音用的麥克風,可錄製立體音。
3吋16:9的LCD螢幕,當拍攝照片的比例設定為16:9的時候可以完全填滿畫面。
整台機身全部的功能就靠右方兩顆按鈕和轉盤來操作,稍微嫌少了點,不過在最新的0.3版軔體釋出後多了一顆按鈕可自定功能,操作性大大提昇。
快門、電源和錄影按鈕。NEX5最高可錄製1920 x 1080 (59.94i – 17Mpbs)的影片,記憶卡最好買SDHC Class 6的8G卡比較安全。
LCD可向上80度、向下45度調整,不過沒有左右翻轉。
電池和記憶卡收在同一個空間內。
換16mm F2.8定焦鏡登場了。定焦鏡的厚度只有初音的一半高。
相較之下,18-55 F3.5-5.6 OSS變焦鏡就龐大許多。
裝上機身,定焦鏡也只比機身握把再突出一點點,可以找個小包包垂直塞進去。
外接閃光燈,不過規格是特殊規格,和DSLR的閃光燈都不相容。
將麥克風中間的保護蓋掀開,將閃光燈插入並拴緊即安裝完成。
NEX5配上16mm F2.8定焦鏡、安裝閃光燈,體積仍非常小。
要開啟閃光燈,只要將閃光燈抬起就可以了。不過NEX5的ISO 3200仍然是可用ISO,雜訊抑制相當優秀,我想閃光燈應該很快就會被冷凍了。XD
NEX5將取代目前隨身機Fujifilm F200EXR的位置。不過我並不會將兩台相機放在一起比較,畢竟兩台完全是不同取向的產品,入手價格也差了三倍左右,這要怎麼比呀!wwww
入手一個多星期仍在進行調整,尤其色彩曲線的部份,NEX5並不支援自定曲線,只能從原廠設定中慢慢調整出自己喜歡的色調。
最後更新日期: 2017/05/3